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(石海平)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》正式发布,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。记者注意到,新标准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千克提升到63千克,增加了8千克。
“8千克正好能够解决48V12Ah铅酸到48V20Ah铅酸的变更,提高电动自行车续航能力,基本上满足了铅酸用电动自行车的日常出行70千米的需求。”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看来,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改变电池市场格局。
据了解,目前锂电池和铅酸电池在电动自行车市场占比大约为2:8,铅酸电池仍占据电动自行车市场的较大份额。2023年我国铅酸蓄电池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,达到了24500万kVAh,同比增长3.6%,市场规模达到1750亿元,同比增长3.9%。
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实施,会对铅酸电池和锂电池产生不同的影响。王泽深认为,锂电池市场份额可能因新标准而扩大,尤其在追求续航里程和便携性的消费群体领域;铅酸电池则需通过创新保持竞争力,特别是在价格敏感的市场中。
“部分铅酸电池制造商会对放宽整车重量限制表示欢迎,因为这将使他们能够继续向市场提供产品。”尽管如此,王泽深也表示,面对挑战,铅酸企业应当从多方面做好应对: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铅酸电池在轻量化、长寿命、低成本、快充及循环性能等方面的技术革命;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,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市场变化;此外,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号召,通过采用环保材料、优化生产工艺等方式,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,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。
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也将对电池产业链带来影响。“严格的标准规范促使小型、落后企业退出市场,提高行业集中度,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,形成合力。”王泽深提到,同时也要确保生产和销售的规范化,保障消费者权益,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。
“通过技术创新、标准化建设、完善的回收体系和跨行业合作,电动自行车电池的上下游企业构建了一个高效、便捷且环保的服务生态系统。”王泽深表示,该系统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,还通过高效的换电设施和共享电动车服务,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链的协同进化。
“作为行业协会,我们始终致力于引领新能源行业迈向绿色低碳的未来,坚决杜绝劣质电池的生产。”王泽深说,下一步,协会将继续通过制定严格的团体标准和完善的行业规范体系,确保行业的高质量发展;通过每年高质量举办CIBF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、展览会,提升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国际影响力;通过定期召开锂电池正负极材料、动力电池、储能及铅酸蓄电池等相关产业链活动,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。
王泽深最后表示,我们的愿景是构建一个安全、绿色、低碳的新能源生态系统,为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