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貴陽8月11日電 題:水往山上流 告別山洞背水——援黔干部解貴州高山缺水之困
新華社記者肖艷、李驚亞
打開安裝在家里的水龍頭,清澈的水“嘩嘩”流出來,51歲的涪洋鎮(zhèn)涪洋村聯(lián)豐組苗族村民覃禮強樂得合不攏嘴,他再也不用到山洞里背水喝了。
聯(lián)豐組位于連片特困地區(qū)武陵山片區(qū)的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,由于當?shù)靥厥獾目λ固氐孛驳匦?,巖層蓄水性差,位于高山地區(qū)的村民長期飽受缺水的困擾。
“早上的洗臉水晚上洗腳,第二天還用來煮豬草,趁著下雨戴著蓑衣、斗笠去犁田,有些年紀大一點的,晚上看不到亮光,牛角上掛燈籠都要去?!瘪Y強回憶說,要是三天晴兩天雨的,辛苦還能有收成,如果天干,花再大的力氣都沒用。
而現(xiàn)在,聯(lián)豐組家家戶戶都通上了安全水,這一切得益于上海市奉賢區(qū)援黔干部的對口幫扶。
去年,援黔干部“牽線搭橋”,上海市的自然能提水技術公司和水利專家到務川縣考察。經(jīng)過現(xiàn)場查勘并規(guī)劃論證,確定第一批可以實施自然能提水項目的村組9個,覆蓋18211人,其中貧困人口5506人。
今年4月23日,涪洋鎮(zhèn)小坪村坪山組和涪洋村聯(lián)豐組進行自然能提水試通水獲得成功。為了保證安全,還在蓄水池旁配套了消毒設施,有效解決了兩個村民組共計1033人和牲畜的安全飲水問題。
務川縣水務局局長黃聲緒說,為了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,縣里采取過修小水窖、蓄水池等辦法,但是時間長了池子里會生蟲。柴油提水污染環(huán)境,而電提水揚程最高只有200米,大多需要分多級提水,用水成本太大。
“比如600米的海拔,提上來一噸水,電費就得18塊錢,設備還需要聯(lián)系貴陽的技術人員定期維護,導致電提水設備使用率很低。”黃聲緒說。
而通過自然能提水技術,全程不用電、不用油,只要有半米的水流落差,就能將低海拔的水抽到高海拔地區(qū)。
自然能提水技術公司項目部主管李林介紹,整個設備設計揚程為600米,利用6米水流落差產(chǎn)生動力,通過兩臺設備進行能量轉(zhuǎn)化,將水提到垂直高度為420米的聯(lián)豐組和垂直高度為590米的坪山組,日供水量分別為80立方米和50立方米,項目投入190萬元。
“只知道石頭往山下滾,沒想到水能往山上流?!瘪Y強說,剛通水的時候,正是村里需要大量用水淋烤煙的時候,要是像以前一樣靠天過,可能就旱死了。
通水之后,借助高山平地的優(yōu)勢,聯(lián)豐組還栽種了黃蜀葵、桑葚、梨樹、清脆李,規(guī)劃了高山冷涼蔬菜以及獼猴桃、八月瓜等產(chǎn)業(yè),今年預計人均增收2000元。
據(jù)上海水利專家和技術公司的勘測,全縣66個電能提水點都可以替換為自然能提水,第一批全縣已規(guī)劃項目19個。
“解決群眾用水問題迫在眉睫,全縣將根據(jù)實際情況,考慮施工難易程度以及當?shù)赜盟o缺程度,分批實施,逐年推進。”上海市援黔干部、務川縣委副書記鐘爭光說。
![](http://www.news.cn/res/xhwimg/xl2017/images/bg6.jpg)
-
大數(shù)據(jù)"坑熟客",技術之罪需規(guī)則規(guī)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校只剩一名學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